如何把“公正与效率”工作主题落实到位,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?身处办案一线的法官有经历,有体会,更有责任。
为了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,讲好审判故事,传递法治声音,也为了交流工作经验,不断提升审判能力和水平,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、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共推专栏——“法官手记·做实‘公正与效率’”。
诚邀一线的法官拿起手中的笔,记录讲述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审判、一次执行、一次接访、一次普法,透过小切口,通过小故事,反映情理法如何相互交融,公正与效率真正实现。文字宜短,内蕴应长,如有现场视频、照片,读者当会更加欢迎。来稿请注明姓名、单位、联系方式,发送到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邮箱:fgsjzgfy@126.com。
八月的清晨,暑气开始蒸腾。法官助理轻轻推开我办公室的门,手里拿着一份刚刚收到的起诉状。她的语气有着几分沉重:“巧姐,这是个抚养费纠纷。奶奶起诉孩子的爸爸和妈妈,孩子眼睛有点问题,急需钱治疗。但是,孩子妈妈在他满月后就离开了……”
六年,音讯全无
仔细翻阅卷宗后,我尝试着电话联系双方当事人。
孩子爸爸在电话那头声音疲惫,除了反复强调自己打工收入微薄,更多的是一种无力的恳求:“法官,钱我实在拿不出多少,但我真想找到孩子妈妈。不为别的,就想给孩子一个交代,让他知道妈妈不是不要他。”
而孩子妈妈的电话,听筒里反复传来的是冰冷的提示音:“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,请稍候再拨……”
放下电话,我决定到孩子奶奶家看看。简陋的平房,屋里没有像样的家具。院子里,一个男孩正踮着脚,费力地把晾晒的苞谷摊开。看到我进来,他有些腼腆地躲到奶奶身后,又懂事地跑开,端来一杯水小心翼翼地递给我。
我心里一酸。这就是诉状里提到的孩子。他看起来比同龄人更瘦小,但眼睛清澈得像山间的泉水。

在昏暗的里屋,孩子的奶奶拉着我的手,抹着眼泪倾诉:“孩子出生不久妈妈就出去打工了,头一两年还有联系,后来再也联系不上,至今已经六年了。”她顿了顿,哽咽着,“别人背地里说他没妈,孩子听了心里该多难受。”
看着眼前流泪的老人、破败的家境,还有门外那个懂事得让人心疼的孩子,一个念头在我心中越发清晰坚定:这个案子不仅要办好,更要通过办案,替孩子找到他渴望的、但从未体验过的母爱。
希望,西北方向
回到法庭,我立刻着手寻找孩子妈妈的下落。我们请求相关部门协助查询,发现她近几年确实没有回川的记录,但一个关键信息浮现出来:她的户口已于多年前迁往新疆某县。只不过,新的联系方式和详细住址还是查无所获。
“不能放弃!”抱着一线希望,我尝试联系了新疆当地法院。说明情况后,他们非常重视,很快反馈信息:孩子的妈妈在当地某个社区居住,并提供了一个具体住址。遗憾的是,仍然没有查到电话号码。
“走,去新疆,当面找她谈一谈,去一趟总会有效果。”经过商议,我们决定跨越三千公里,去一个陌生的地方,帮孩子找妈妈。

出发前,我又去了一趟孩子奶奶家。开学在即,我以个人名义给孩子买了一个新书包和一些文具。当我把那个印着卡通图案的蓝色书包递给他时,他眼里瞬间亮了。他轻轻背上,在屋里开心地转圈。我用手机记录下这短暂而温馨的瞬间。
寻找,一再波折
下飞机后,汽车一路向前疾驰。起初,还能望见城市边缘点缀的绿洲与挺拔的白杨,但随着路途延伸,绿色越来越少,扑面而来的是广袤无垠的戈壁滩。疲惫在身体累积,但一个念头却越来越坚定。我跟同事说:“我们这趟不是单纯催要抚养费,更是去帮孩子圆一个念想,或许,也是帮一位妈妈解开多年的心结。”
找到孩子妈妈居住的小区后,我们没有贸然上门,而是先找到社区居委会主任了解情况。他的介绍让我心里一沉:孩子的妈妈前年嫁给了本地一个小伙,生了个女儿,现在还怀着四个月身孕,家境条件很一般。
情况比想象的更复杂。我们的突然出现,会不会刺激她?会不会给她现在的家庭带来冲击?为了稳妥起见,和居委会主任商量后,我决定以社区工作人员的名义,先约她出来谈一谈。没想到,见面时,她的丈夫一同前来。当他得知我们的真实身份和来意后,情绪非常激动,第一次沟通在紧张的气氛中无奈中断。
第二天,电话也无法接通。通过多方走访,我们找到了一位与她相熟的社区民警。在民警的耐心沟通和陪同下,她终于同意再次见面。
当她穿着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快递工作服,带着几分怯生和青涩走进社区办公室时,我很难将之与“抛弃孩子”的冷酷形象联系起来。
起初,她的语气是防备和抵触的:“我没钱给,我现在也有家庭要养……”我先岔开这个话题,给她递了一瓶水,和她聊起工作和生活:“分拣快递很辛苦吧?每天要站很久吧?怀孕了要注意身体。”
渐渐的,她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些,慢慢打开话匣子说起往事:当年她年少无知,一时冲动跟孩子的爸爸同居,后因与孩子的爸爸性格感情不和,一时冲动又离家出走;也说到在外漂泊的艰辛,如今面临的经济压力和生活不易。
看到她情绪逐渐缓和,我拿出手机轻声说:“我给你看段视频吧。”她的眼睛紧紧盯着屏幕,一眨不眨。当她看到孩子背着新书包开心的样子,眼眶红了,泪珠滑落,滴在衣襟上。她下意识伸出手,似乎想触摸屏幕里那个她几乎不认识的孩子。

“孩子很懂事,经常帮奶奶做家务。”我轻声说,“孩子的奶奶起诉,说是要抚养费,其实更多的是想为孩子找到妈妈,让孩子知道,妈妈是关心他的,他不是没人要的孩子。”
她用手背抹着眼泪,肩膀微微耸动。沉默了良久,她抬起头,声音哽咽:“法官……能把孩子奶奶的电话给我吗?我想……我想跟孩子说说话。”
所幸,结局温暖
从新疆返川后不久,一天下午,孩子的奶奶来到了法庭,她的眉宇舒展,递给我一份申请书。
“法官,我要撤诉。”她语气平和,“我们商量好了,孩子我们养,不打扰她现在的日子。只要她常跟孩子打打电话,说说话,让孩子知道妈妈心里有他,这就够了。”
看着老人的签名,我心中一股暖流充盈心间。送她到法庭门口,她回过头真诚地说:“谢谢你们跑了那么远。你说得对,娃要的不是钱,是妈妈的关心。”
是的,这份跨越三千公里的“寻亲”,最终没有出一份判决,却促成了更有温度的结局——母爱的回归,亲情的连接。
我期待,这跨越三千公里的努力与付出,能让已经焐热的心不再冷却,重新连上的亲情不再疏离。我期待,远方妈妈的一句关心,一次视频通话,一份爱的表达,都能成为这个孩子成长珍贵的礼物,让他的童年不再有遗憾,让爱与温暖永驻他的家。
来源:四川省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、四川省武胜县人民法院
作者:四川省武胜县人民法院法官陈巧巧、法官助理余双双
漫画:四川省邻水县人民法院干警廖彬
编辑:李斯坦
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APP下载安装_我要配资官网提示:本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