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今年双十一也太“安静”!
没有熬夜蹲零点的狂欢,没有刷爆朋友圈的晒单,连开屏广告都让人审美疲劳。
但你别以为双十一凉了,京东订单增长近60%,天猫成交额同比涨35%!
这“静悄悄”的背后,根本不是热度下滑,而是电商行业早就换了玩法,咱们熟悉的双十一早就不是原来的样子了。
热度降温?周期稀释是关键
说句实在话,今年双十一最让人懵的就是“啥时候开始的”?
京东10月9号就开卖,天猫10月15号启动预售,等到11月11号当天,不少人都忘了这是正日子。
小红书上满是吐槽:“还没反应过来,双十一就结束了”。
展开剩余82%过去那种凌晨守零点、抢半价的仪式感,早就没影了。
现在大家买东西,都是“想起就下单”,谁还愿意等一个月?
这种“加长版狂欢”把原本的定点爆发变成了持续轰炸,期待感被慢慢稀释。
数据也能说明问题,京东今年双十一活动周期长达33天,下单用户数增长近40%,但真正集中在11号当天的订单占比还不到20%。
天猫更夸张,预售期的成交额就占了总成交额的65%,双十一当天反而成了“收尾日”。
咱们不得不承认,拉长的活动周期,直接杀死了双十一的“节日感”。
低价不再稀缺,国补+常驻优惠
咱们之所以不再执着于双十一,核心原因就是“低价不稀罕了”。
过去双十一之所以火,是因为它是一年中最便宜的时候。
但现在不一样了,国家的补贴就没断过。
从去年开始的“以旧换新”“绿色国补”,2025年还扩大了覆盖范围,不仅有家电、数码,连智能家居配件、小型出行工具都能享补贴。
而且国补流程特简单,一键领资格,结算直接减,没有满减套路。
就拿家电来说,一台原价2000元的洗碗机,国补能减300,再加上平台补贴,比双十一还便宜。
平台这边也在发力,京东的“百亿补贴”天天有,拼多多喊着“天天双十一”,抖音商城的“限时秒杀”随时能抢。
这些常驻优惠,把过去集中在618、双十一的便宜,分散到了全年。
有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电商平台的常驻优惠商品成交额占比已经达到了58%,比去年增长了12个百分点。
大家没必要再囤货了,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买,价格都差不多。
新品类崛起,双十一变展台
从另一个角度看,双十一虽然没了过去的热度,但价值反而升级了。
现在的双十一,成了咱们尝试新品类的“试金石”。
以前双十一购物车都是洗发水、纸巾这些刚需囤货款,现在更多是洗地机、智能眼镜、运动相机这些“提升生活品质”的新东西。
为啥?因为双十一的低价,让咱们能以低成本尝试高价新品。
京东的数据很直观,3C数码类AI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%,智能眼镜涨了346%,运动相机涨了220%。
天猫这边,智能家居新品类成交额增长了150%,其中迷你投影仪、便携式咖啡机成了爆款。
这些小众新品,平时大家可能不知道好不好用、值不值,双十一的价格优势和平台宣传,让它们被更多人看见。
而且体验后觉得好,还会口碑传播,加速品类普及。
除此之外,即时零售的发展也让双十一更“无感”。
现在打开淘宝、京东闪购,30分钟内就能收货,谁还愿意等预售发货?
2025年双十一期间,即时零售订单占比达到了30%,比去年翻了一倍。
结语
双十一的“静悄悄”,从来不是电商的没落,而是行业成熟的必然。
从集中狂欢到日常消费,从低价囤货到品质尝试,从等待配送至即时满足,电商早已融入咱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当双十一不再是“特殊日子”,当网购成为常态,这才是电商真正的价值。
未来的购物节可能会更“无感”,但咱们的消费体验会越来越好正规配资平台app,这就是市场进化的意义。
发布于:广东省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APP下载安装_我要配资官网提示:本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