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正规配资平台
科创板牛股百利天恒(688506.SH)的港股上市计划,突然在临门一脚时踩了刹车。
距离11月17日挂牌仅5天,公司便宣布暂停全球发售。
这家前三季度砸17.72亿搞研发的药企,为何选择此时停步?市场的疑问里,藏着它的底气与考量。
临门一脚踩刹车,咋回事?
咱们先聊个让医药圈炸锅的消息:科创板上的明星公司百利天恒(688506.SH),眼看就要在港股敲钟,结果在距离上市只剩5天的时候,突然给踩了急刹车。
这事说起来特别戏剧。本来一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,11月17日在港交所挂牌交易,连纳入港股通的预期都传出来了。
可11月12日傍晚,公司一纸公告扔出来,直接给所有人浇了盆冷水:港股上市的事儿,暂停了。
展开剩余85%公告里的话咱翻译成人话就是:现在市场行情太乱,跟牵头的投行商量后,决定把全球发售往后推,之前的招股计划不算数了。
这意味着啥?跟国际投行签的包销协议黄了,香港公开发售的合同也没法生效。参与认购的股民别慌,11月17日前钱肯定退回来,连利息都不会少。
你发现没,百利天恒可不是一时兴起要去港股“圈钱”。从2024年6月公告筹划H股上市开始,它为这事跑了快一年半。
2024年7月第一次递表,后来材料过期,2025年1月、9月又两次补材料,10月22日顺利过了港交所聆讯,11月7日正式打开招股通道,每一步都稳得像踩在钢板上。
眼瞅着要成为“A+H”双料上市公司,怎么就突然变卦了?
说句实在话,这事儿跟当下的港股新股行情脱不了干系。
就在百利天恒宣布暂停的前几天,港股新股市场正处于“破发潮”里——11月以来上市的5只新股,有3只首日就破发,最惨的一只跌了快20%。投资者本来就慌,碰到高估值的新股,躲都来不及。
医药圈资深专家杜臣看得很透:“百利天恒手里有三张王牌,ADC药物、多特异性抗体这些研发平台要是能协同起来,治肿瘤的效果能上一个大台阶,竞争力绝对够强。
现在A股和H股都波动得厉害,它这时候暂停,说白了就是不想在市场低谷‘贱卖’自己,等着更划算的时机。”
咱们扒扒它的招股书就懂了。原计划在港股发863.43万股,定价区间定在347.50港元到389.00港元。
11月7日招股当天,它在A股的收盘价是349.93元人民币,换算成港元差不多370块。这意味着它的H股发行价不光没像其他药企那样打折扣,要是按上限卖,反而比A股还贵了点。
这在医药圈里简直是“硬刚”。就说比它规模大3倍的恒瑞医药,人家去港股上市的时候,发行价比A股前一天的收盘价直接折让了27%。
为啥?因为港股投资者更认“性价比”,你不便宜点,人家根本不买账。更有意思的是,虽然散户热情挺高,孖展认购(也就是杠杆认购)超额了17.8倍,但机构这边却冷得很。
最关键的“背书人”不给力。企业上市都爱找基石投资者撑场面,相当于给股民递定心丸。
百利天恒找了五家,包括合作方百时美施贵宝(BMS),可加起来才认购2.49亿港元,只占总募资额的7.81%。再看恒瑞,基石投资者直接锁了43%的份额,根本不愁卖。
香颂资本的沈萌就说了:“要么是公司太自信,觉得不用靠基石就能卖出去;要么就是压根没找到足够多的机构来站台。
从现在暂停的结果看,后一种可能性更大。说不定就是机构觉得定价太高,或者市场行情差,没人愿意接盘。”
更要命的是A股那边的压力。百利天恒在科创板的股价从9月的414元高点跌到11月12日的360.85元,跌了12.84%,而且机构一直在跑路——半年时间里,持股机构从520家减到138家,基金持股比例从50.5%砍到30.43%。
机构都在套现,它这时候港股定价还这么高,确实有点不合时宜。
研发烧钱猛,底气在哪?
我跟你讲,百利天恒敢这么“挑日子”,不是没底气的。这公司最核心的本钱,就是砸真金白银堆出来的研发管线,还有那笔“天价授权费”带来的现金流。
1996年成立的时候,百利天恒跟很多地方药企一样,靠仿制药和中成药混饭吃。但到了2010年,老板朱义突然转了方向,拍板要做创新药。
2014年更是直接跑到美国西雅图建了研发中心,专门攻坚ADC药物——这可是现在全球抗癌药里最火的赛道,没有之一。
可能有人问,ADC药物到底是啥?说白了就是“精准导弹”:把化疗药和抗体绑在一起,让药物像导弹一样精准打到肿瘤细胞上,既能杀癌细胞,又能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,比传统化疗管用多了。
为了搞这个,百利天恒砸了十年时间,现在手里已经有10种进入临床阶段的ADC候选药,还有4条多特异性抗体管线,这在国内药企里相当少见。
2023年,这十年的投入终于看到了回头钱。当年12月,它把自己的核心ADC药物BL-B01D1,授权给了全球医药巨头百时美施贵宝(BMS),光首付款就拿了8亿美元,后续里程碑付款加起来还有76亿,这可是国内第一款成功“出海”的双抗ADC药物,一下子就让公司在国际上出了名。
靠着这笔巨款,百利天恒2024年的业绩直接坐了火箭:营收58.23亿元,比上一年暴涨936.31%;净利润37.08亿元,把前几年的亏损全给补上了。
要知道,2023年它还亏着7.8亿元呢,2022年亏2.82亿,2021年亏1亿,连续三年的亏损,全靠这一笔授权费给扭亏为盈了。
但你千万别以为创新药是稳赚不赔的买卖,这行本质上就是“烧钱游戏”。2025年前三季度,百利天恒又把17.72亿元砸进了研发里,比去年同期多烧了90%还多。
这么一来,公司净利润又变回了负数,前三季度亏了4.95亿元,上半年更是亏了11.18亿。
不过好消息也跟着来。9月30日,它跟BMS合作的药物达到了一个重要的临床里程碑,又触发了2.5亿美元的付款条件,这让三季度公司营收直接暴涨1625.08%,冲到了18.95亿元。
而且它手里的钱还很充裕,今年9月刚在A股搞了37.64亿的定向增发,加上BMS给的首付款,短期根本不愁没钱花。
从另一个角度看,百利天恒去港股上市,根本不是为了“救命钱”,而是为了长远布局。老板朱义早就说了,目标是2029年把公司做成“入门级跨国药企”。
港股上市不仅能募资搞全球临床试验,还能提升国际知名度,为未来药物在海外卖钱铺路。更重要的是,港股的市场化定价能给它的高估值“降温”,吸引国际投资者来接盘。
现在的问题是,创新药板块还在回调,港股投资者对没盈利的药企越来越挑剔。百利天恒目前还没有自研药上市销售,收入全靠BMS的授权费,这种模式能不能长久,谁也说不准。
它选择暂停上市,其实是个理性的选择——与其硬着头皮上,万一破发砸了招牌,不如等市场回暖再登场。
结语
创新药这行,从来不是比谁跑得快,而是比谁能扛得住。
百利天恒敢在临门一脚踩刹车,不是怂了,是算得明白:手里有10条ADC管线,有BMS这样的靠山,还有几十亿现金流,根本不愁没机会。
现在A股机构在减持,港股行情又差,硬上就是亏本买卖。对创新药企来说,好技术才是硬通货,只要研发不停,等风口来的时候,自然能飞得更高。
好饭不怕晚,这个道理无论在哪个圈儿正规配资平台,都能说得通。
发布于:重庆市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APP下载安装_我要配资官网提示:本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